青海湖国际重要湿地
来源:    时间:2024-12-19 11:12    
【字体:

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,地理位置为东经97°53′—101°13′,北纬36°28′—38°25′之间,地域上涉及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刚察、海晏两县和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,总面积495200hm2,范围包括青海湖整个水域及鸟类栖息的岛屿和湖岸湿地。湖面海拔3193m,湖体东西长104km,南北宽68km,水域面积431700hm2。1992年被列入《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(拉姆萨公约)》国际重要湿地名录。

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野生动物资源丰富,据调查,共有鸟类191种,兽类41种,两栖爬行类5种,其中属国家一、二类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35种。另外还有鱼类8种。在区内栖息的各种鸟类达30万只以上,其中,以水禽鸟类为优势,如棕头鸥、鱼鸥、斑头雁、鸬鹚四种大型水鸟数量均在4.5万只以上。此外,该区还是候鸟类南来北往的中继站,有近20种水鸟迁徙途经此地,数量达7万多只。保护区独特的地理环境,为水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、繁殖场所。区内鸟类种类数量约占全省鸟类总数的一半以上,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颈鹤在保护区湿地草甸地带栖息、繁殖;每年还有约4000只左右的大天鹅在区内的沼泽地越冬。保护区内的动物区系以典型青藏高原野生动物成份为主体,湖区的兽类动物总数占全省的四分之一,其中,以啮齿目、食肉目、偶蹄目种类较多,普氏原羚是湖滨沙化草地的代表种,也是世界最濒危的野生动物物种之一。湖区鱼类资源独特,其中最著名、最有经济价值的是青海裸鲤。两栖爬行类有高山蛙、西藏蟾蜍、沙蜥和高原蝮蛇等。